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示范窗口。持续创新是浙江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使命,竺可桢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的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始终呼应着时代的声音和国家的需要。竺可桢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学生培养类别涵盖所有7个学部、12个学科门类,在办班级学生培养专业覆盖39个A类学科,通过荣誉教育平台系统和全过程培养联动机制构筑了全面协同育人体系。

【混合班】——理工科人才培养的“王牌劲旅”

该班以“工科人才、理科培养”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激发学生创造力,强化数理基础和学科前沿的学习,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全方位更加出众、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院友在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颇有建树。

【人文社科实验班】——“未来社会创新发展领导者”的训练营

该班以“学贯中西、文理交叉”为指导思想,强化文史哲和自然科学等经典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培养造就推动社会科学与思想进步的学科精英,院友在金融、文化、管理、法学等领域占一席之地。

【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八年制)】——“创新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摇篮

该班旨在培养造就具有多元学科背景、富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复合型引领型医学人才。该专业借鉴国际医学人才先进培养理念,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培养模式,即学生完成前4年非医学本科专业学习并达到学校要求后,进入后4年医学博士培养阶段。通过“医药+X”的多学科交叉复合,激发学生多元创新思维,提供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培养更具潜力的临床医学科学家。在校期间优秀学生可获学院资助赴海外攻读PhD,毕业生可获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后续可衔接进入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

【求是科学班】——国家“基础学科顶尖科学家”的基地

该班以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心理学、地质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为基础,实施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卓越培养计划,为造就一批在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的未来顶级科学家和学科引领者打下坚实基础。全程实施小班化、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并与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名校建立了合作和交流。一大批毕业生进入了哈佛、耶鲁、MIT、加州理工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应用生物科学(农学试验班)】——培养未来农学科学家

通过“特区”的顶尖师资、高水平课程体系、国际化培养计划、高水平科研能力训练等优势和手段,培养具有远大的学术理想和卓越的创新潜质,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过硬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发散思维和批判精神,拥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能在未来的农业科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

【公共管理英才班】——“国家治理与国际舞台未来领导者”的摇篮

该班“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培养学业优秀、品格高尚、开拓创新,具有卓越公共领导力、全球胜任力、责任心和使命感,具备宽广国际视野、浓厚家国情怀与较高科学素养,能够在国家治理与国际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未来领导者。依托公共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两个一流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和教学团队,为每位同学配备“1+1”导师组,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同时,依托中央部委实习的“展翅计划”、厅局级干部指导的“紫领计划”、服务基层挂职的“青知计划”,以及大量实习基地,开展实践锻炼。

【智慧能源班】——培养“能源革命接班人和领导者”的主阵地

该班面向当今世界能源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客观需求,服务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适应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高度融合知识背景,能引领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的交叉复合型高端领军人才。以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和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为保障,构建“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全程导师制,重点培养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在校期间有机会赴MIT、哥伦比亚大学、京都大学、UIUC等名校开展长时间科研实践或毕业设计,可优先申请与京都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双学位项目或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图灵班】——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

该班依托计算机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围绕“全科式基础强化”、“全方位科研训练”、“全程化导师引领”、“全球化资源导入”和“专业化学科培养”的“四全一专”特色培养模式,实施计算机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具备厚基础、高素养、深钻研、宽视野的高素质本科生。图灵班首席教授包括“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的获得者Whitfield Diffie教授、吴朝晖院士、陈纯院士、潘云鹤院士、沈向洋院士,导师组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组成。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中自主确认主修专业,毕业后在全球一流高校继续深造,以成为计算机领域未来的一流学科引领者和战略科学家为目标。

【机器人工程班】——培养“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人才

该班依托双一流、A+学科建设,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理论技术基础、严密逻辑推理能力、卓越动手实践能力、在机器人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引领者。机器人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顶尖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屡获机器人世界杯冠军、国际机器人设计竞赛冠军、国际空中机器人世界冠军等殊荣,通过控制、机电、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和交叉研制了四足机器狗、乒乓球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等多种具有业界影响力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攻关大平台、机器人科教实践基地等平台,形成以“科教协同、以赛促学”为特色的多学科交叉拔尖人才培养平台。

【智能财务班】——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该班紧扣科技引领的商业进步和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围绕“公司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横向构建跨域协同创新的知识体系,打造坚实的专业壁垒和突出的职业竞争优势。专业依托管理学院全国领先的双一流高峰学科建设,以及荣获国际三大权威认证(AACSBEQUISAMBA)的顶级商学教育平台,通过精心配置跨学科师资团队和国际一流合作网络,致力于培养富有人文精神和科技洞见,通晓国际会计商业语言、财务管理和资本市场专业知识,兼备人工智能、信息和数据技术等相关理论和应用能力,能够胜任智能财务系统、平台和工具的设计、开发等创新工作,并将其应用于复杂商业管控、分析和决策,能够引领商业社会和财会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强基班】——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基地

该班主要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以浙江大学优势学科为引擎,重点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基础医学、工程力学、历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等专业进行本研衔接培养。学生按照专业单独编班,本科阶段加强学科知识基础,研究生阶段注重国家战略发展前沿领域研究,配备一流的导师团队,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创新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辅修班】

{工程教育高级班 }

该班以培养具有专业竞争力、创新能力、领导潜质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交叉复合型优秀人才为目标,每年从大一理工科学生中择优选拔50名学生进行单独编班,通过实践性教学,着重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从而使得学生未来能在重大工程与科技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

该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智慧,足以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未来企业家为目标。采用由课堂教学、团队学习、实践性学习、国际化学习和情境式学习构成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每年主要从二年级学生选拔50名单独编班,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着重进行创新与创业管理教育。

{公共管理强化班}

该班以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管理人才为宗旨,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学习、实地调研、多维讨论等特色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每年主要从二年级学生选拔50名单独编班,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着重进行公共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