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在浙江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学校再接再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一年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指引下,坚定不移担负起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时代使命,发挥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4月11日下午,竺可桢学院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了学院一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对后续进一步强化使命引领、明确战略方向作出新思考。
这一年,竺可桢学院从“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优秀教师与优秀学生相吸引”“科教融合与贯通培养相结合”三个方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举措。
一、聚焦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着力激发拔尖学生学习使命感
竺可桢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拔尖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创新性构建思政教学一体化培养方案,构建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第一课堂、以学术引领为重点的第二课堂、面向国家战略急需为导向的第三课堂、以提升全球胜任力为目标的第四课堂,推动“三全育人”和“四课堂融通”互促互进,在内容衔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队伍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做深做实,为拔尖学生成长“减负”“提质”“增效”。
“竺涯共语”开放日活动
比如,在一课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开设系列混合研讨课,邀请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国家重大工程领域领军人才进课堂,涵养学生科学家精神;在二课堂,将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和名师交流作为必须学分,与全员导师制形成有效衔接;在三课堂,组织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同上好“大思政课”,1200余名拔尖学子赴新疆马兰、甘肃酒泉、东海舰队等国家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国之重器中提升爱党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国家战略急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埋下科技报国的火种;在四课堂,实现了学生前往世界名校参与学术会议、文化交流、科研训练等全覆盖,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竺院学生赴国家重点区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聚焦优秀教师与优秀学生相吸引,努力实现让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竺可桢学院大力发挥“人才金矿”重要作用,让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在推进“强引领、全覆盖”的全员导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才引领驱动,推动师生交流,打造育人品牌活动,充分激活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动能,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
“教授学术小组”师生见面交流
比如,竺可桢学院按照“顶尖、相对年轻和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原则,推动54名求是讲席教授为代表的顶尖人才和长聘教授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人才探索组建“教授学术小组”,120余名优秀学生加入导学团队,让学生在名师引领下开展长周期、个性化的导学培养。过去一年,10名竺院本科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超过60%的学生以第一负责人申报省级、校级科研训练项目,高质量的导学赋能帮助拔尖学生叩开科研之门、通往创新之路。
三、聚焦科教融合与贯通培养相结合,不断完善本博贯通长周期培养体系
竺可桢学院主动面向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急需,深入实施“强基计划”,设立多个本博贯通培养平台,以贯通培养的思维重塑拔尖学生培养方案,培养一批学术志向坚定、勇于探究高深学问、承担远大使命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本博贯通宣讲:走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过去一年,竺可桢学院顺利完成了首届“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转段工作,89%的学生选择了攻读博士,其中,本专业领域深耕占八成,交叉创新领域占两成;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在混合班、求是科学班等培养平台启动了本博贯通试点项目,完善“3+1+X”本博贯通培养模式,设立专项培育基金,为两批100余名学生构建“一生一案”的长周期培养方案;面向培养引领未来的农业科学家,首批遴选了30名对涉农学科具有浓厚兴趣且立志未来从事涉农科学研究的优秀本科生,成立整建制本博贯通的新农科试验班。截至目前,本博贯通长周期培养的学生占比近50%。
本博贯通长周期培养
从1984年学校创立混合班(竺可桢学院前身)到2000年正式成立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探索拔尖人才自主培养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来,13000多名优秀学生从这里出发,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学术领军人才、国家重大工程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引领者。面向未来,竺可桢学院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以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浙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