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蹈话剧到十佳歌手,处处是她发光的舞台;从优异成绩到各类荣誉奖项,时时记录着她的成长。她就是竺可桢学院首届十佳荣誉学子之一——缪可嘉。如何在多重身份角色之间自如切换,让我们一起走进缪可嘉的故事。
人物介绍
缪可嘉,公共管理英才班2020级本科生。保研综合排名院系第一,近年来浙江大学唯一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竺可桢学院领航奖学金等荣誉奖励。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季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2022“策论中国”大赛二等奖、浙江大学“模拟市长”论坛大赛一等奖等竞赛奖项。
曾任校高水平话剧与舞蹈团双团员,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浙江大学主持人大赛冠军、浙江大学“三好杯”操舞比赛个项冠军、竺可桢学院十佳歌手大赛亚军。获省、市、校三级思政宣讲比赛最高奖项,在杭州、宁波、义乌、台州巡回宣讲党史二十余场,受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大团委官微等多家媒体报道。
学习与科研
当被问及学习与科研经验时,缪可嘉提到了“一鱼多吃”,即伴随着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层层深入,运用多种不同学科的交叉思维,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研究,最终完成一篇完整规范的论文,借此锻炼学术能力,夯实学术基础。
“虽然我上的是不同的课,但是一直都在研究同一个问题,且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持续深化的。与其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到多门课程上,还不如做好长线规划,聚焦于一个问题,摸索自己的兴趣,完整体验学术研究的过程。”她以大一到大三的长期学习过程为例做了更深入的解释。
谈及科研的探索过程,她建议“当发现需要完成一项学术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学院或学校提供的科研训练机会。不畏难,尝试独立完成一篇论文之后再去思考自己的兴趣。”
平衡与规划
缪可嘉认为,规划的关键在于确定一段时间的主题。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她说到“我大一的关键词在于尝试各种各样的爱好,所以当时参加了将近十个社团组织,也参加了许多比赛。大二的时候我的关键词就是科研和创赛,集中精力学习,尝试科研,试一试我没有接触过也从来没有想过的创新创业类的竞赛。”到了大三,她为自己设定的关键词是展望未来,因为这个阶段面临着未来的重要选择。“我最开始是想出国,所以大三就积极地备考托福、雅思、 GRE 等等,但是后来我的目标转到了保研之上,那么大三的后期就主要在绩点与科研、文书材料的准备上面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缪可嘉而言,每一段时期内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或目标,做事会更有动力,效率也会提高。
那么在众多的兴趣爱好与学习工作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缪可嘉的回答是:正确面对压力。她最常用于放松解压的方式是跟亲密的朋友聊天。“其实人有压力是很正常的,如果不给自己压力,不对自己‘狠’一点,那么生活就会给你压力,生活会对你更‘狠’一点。”严格要求自己,适当调试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促使自己学习和成长,这是缪可嘉对待压力的方式。她强调,要想在有限的大学时间内做到更多事情,需要自律,需要相信自己能够成为更好的人,愿意为自己投资,不被一些比较低级的快乐所诱惑。
回忆与温暖
关于大学生活,缪可嘉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尤其在竺可桢学院这个包容而多元的平台。“我在军训的时候曾担任合唱指挥,一开始并不知道怎么指挥。但是竺院的同学非常包容我,愿意相信我,我们团结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虽然最后没有进入全校的总决赛,但是我们建立起很深的革命友谊。”
她也提到了加入黑白剧社给予她的归属感。“我很庆幸我加入了黑白剧社,这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大家庭。一方面陶冶了我的情操,让兴趣爱好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我结识了很多很好的人。我们因为对戏剧的喜爱而结缘,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这能够为我提供较强的情绪价值,是一种‘充电’的方式。”缪可嘉坦言,在演出过程中她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打响个人品牌。她发自内心地喜欢文艺活动与演出,有的时候是演员,有的时候是职员,这些都让她觉得大学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也给她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
寄语与期待
“希望大家能够勇敢地探索尝试,并且动态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人进大学之前就能够去做好万全的规划和准备,或者说那些规划好的道路并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最好的。我们每个人究竟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其实都需要经过尝试之后才会有答案。
身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怕犯错,怕哪一步没有做到最好,怕落后于人。但是如果目的性太强,就会失去很多感受身边美好的机会。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动态调整,让自己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成长轨道上;但另一方面也要允许自己找寻更多的可能性,要相信我们还年轻,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资本去尝试,去探索。”
也许不是所有的大门都向我们敞开,但谁都拥有尝试的自由。勇敢一点,离热爱与追求就更近一点。也祝愿缪可嘉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乘风破浪,邂逅最奇绝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