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子风采

【十佳荣誉学子】廖育城:化学与AI的双专业之旅

发布者:林威发布时间:2023-11-26浏览次数:12

人能常常看见他人的长处,而动佩服之心,自己就会常常向长进里去。”来自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发起而行之的力量,十佳荣誉学子正是我们看得见的一群榜样。全媒体中心的小编有幸采访到竺可桢学院首届十佳荣誉学子之一——廖育城,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故事。


个人简介


廖育城,来自化学(求是科学班)2001。在校期间,获得15门课程满绩,综合成绩连续三年专业第一,同时还辅修软件工程。曾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竺可桢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一等奖学金,华国帧特等奖学金,宋都二等奖学金,浙江大学优秀学生,浙江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以及“微瑞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二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程序设计赛全国一等奖,2021年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理论)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在科研方面,负责的国家级SRTP项目“智能手机控制的模块化毛细血管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制”并被评为优秀项目,项目成果于第七届全国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展出;在化学领域与AI领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两篇为一作论文,一篇sci期刊论文,两篇国家级期刊论文。


学习有方

廖育城在主修化学的同时还辅修软件工程,并且依然能以优秀的成绩稳居专业第一,离不开他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



谈到学习方法,廖育城认为应先概要地构建知识框架,然后再逐步深入,在框架的基础上梳理细节。当面对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体系,可能难免会手足无措,自乱阵脚,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展开学习。他告诉我们,面对新学科时应由总体到细节。先将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我们获得该学科的整体性认识,然后进一步丰富具体细节。廖育城还强调了梳理细节的过程中刷题的重要性,通过刷题来排查遗漏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有效的。

尽管面对双重的课业压力,廖育城仍在学习和科研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得益于他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是注重时间的合理分配,平时主抓学习,在学期初学习压力不大的时候则可以分配一些时间给科研工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总体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合理安排和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科研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生活充实

学习之余,廖育城也不忘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他谈到自己一直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一些短期志愿活动,如担任活动志愿者、朋辈帮扶等,并主动关注社会问题。他认为这些经历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都是非常有益的。此外,他还会在周末抽出时间追求兴趣爱好,或与朋友们一起聚餐、聊天,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得。这样的时间规划让他更好地平衡了学习、科研和个人生活,提高了整体幸福感。



当然,大学生活也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和压力在所难免。当面对这些情况,廖育城会选择与朋友交流,倾诉自己的失落和不甘。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总是能激励他重新审视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他还提到听一些欢快的音乐能够有效缓解压力,让自己重新充满活力。在一次夏令营申请被拒后,他便通过与朋友交流和听音乐的方式来放松自己,最终重新振作起来。


科研探索

初入科研领域的时候,廖育城曾尝试涉猎多个项目,最终在实践中逐渐明晰自己对AI for Science领域的浓厚兴趣。在大学期间,廖育城把主要经历都投入在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工作中,并由此获得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实践能力。他回忆起一次自己研究失败的挫折经历,“有一个实验,我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总是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实验设计,重新审视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向。通过与导师和同事讨论,他最终成功将问题解决了。



廖育城特别强调了竺院的导师制对他科研之路提供的帮助。导师悉心指导他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给他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机会和资源。导师的经验和见解开阔了他的眼界,让他对科研充满了热情和信心。谈到未来,廖育城打算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大数据科学中心从事AI for Science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在为此计划积累AI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前沿技术,并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对AI谱图分析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整理和学习。



学长寄语

采访的最后,廖育城为学弟学妹送上了恳切寄语:努力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在这一领域付出相应努力,这种兴趣将成为你大学生活中最强大的动力,也将对你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合理规划时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各种机会和挑战,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机会,勇敢迎接挑战,用充实的大学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