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工高活动 |“浙交相遇日 重温西迁时”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刘顺华发布时间:2022-08-16浏览次数:1901


浙江大学工程教育高级班(简称工高班,“ACEE”)创办于1994年,旨在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俱佳,具有领导潜质、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较强专业竞争力,能在未来重大工程科技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高层次优秀人才。自创办以来,工高班在“重基础、重设计、重创新”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工程理论基础、具有国际视野的交叉复合型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2022年暑期,来自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程教育高级班2021级的18位同学自行组织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 “浙交相遇日,重温西迁时”暑期社会实践团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弘扬浙江大学西迁历史、探寻浙大西迁与西安交大西迁的相似相通之处,从中加深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的理解

线下活动的7名同学在西安交通大学腾飞塔前合影



01

参观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历史的余晖照亮了现在,老一辈知识分子们的精神鼓舞了每一位同学。

云游大西迁历史陈列馆,了解了许多湄潭和浙大之间的历史故事,学习了“学在湄潭,乐观互助”的精神。从纵横的历史到文军长征的精神,老一辈浙大人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们。

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正门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安交通大学的重要足迹,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学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西迁历史。“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实践团成员为五十年代知识分子们的爱国情而感动。

实践团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不仅让实践团成员系统、深入地学习了两校西迁历史,也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02

“浙交相遇日 共话西迁时”交流座谈会

在充分调研了解两校西迁历史后,8月2日上午,“浙交相遇日 共话西迁时”两校西迁故事交流学习暨荣誉学院学习生活交流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的共同支持下顺利举行!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路欣老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金一平老师、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张超雅老师出席本次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共话西迁历史”和学生学习交流展开。

“浙交相遇日 共话西迁时”座谈会合影

竺可桢学院路欣老师、钱学森学院张超雅老师致辞

“希望在此次交流座谈会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真诚交流。”“通过两校荣誉学院同学们的相互交流,必将进一步加深我们的了解,增进两院的友谊!”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路欣老师和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张超雅老师的祝愿下,座谈会正式展开。

周炜同学发言

来自浙江大学工高班的周炜同学以《卓绝文军路,铸就求是魂》为题进行了发言。周炜从浙江大学的建校起源讲起,回顾了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举校西迁办学的历史。

在西迁的进程中,浙大诞生了“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是精神。他表示,作为浙江大学的同学,将在生活中缅怀西迁岁月,赓续求是精神!

周炜同学的发言宣传了浙江大学的西迁历史和精神,受到了座谈会同学们的关注!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初步学习了两校西迁历史后,实践团同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同学进行了有关两校西迁历史的相关讨论。

在自由讨论的最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郑天乐同学以《浙交相遇 共传西迁》为题,进行总结性发言。

郑天乐同学发言

“两个西迁故事都是以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底色,以‘小我寓于大我’为重彩的民族故事;两个西迁故事都是由一代知识分子,勇担民族使命,谱写出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之歌;两个西迁故事都是先辈们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书写出一篇自强不息的奋斗之章;两个西迁的历史都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天乐同学这样总结到。

“求是精神和西迁精神在今天的意义,就是对于我们的要求和希望。”他表示,在新时代,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身为两校学子,我们要做求是精神和西迁精神的传播者、继承者,用这两个标准要求自己,勇担民族使命和历史使命,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讲好我们这一代的西迁故事,讲好我们这一代的中国故事。

此外,实践团还在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张丽丽老师的讲解下参观了钱学森学院。

参观钱学森学院

“浙交相遇日 共话西迁时”座谈会不仅仅是一堂西迁历史的学习课,也是一场交大浙大同学们的交流平台,更是同学们迎接未来的新的开始。相信经过共同学习先辈们的西迁精神、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实践团成员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求是精神、西迁精神,追求卓越,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03

采访交大西迁老教授

2022年8月3日上午,实践团有幸邀请到了参与交通大学西迁的朱继洲老教授接受采访。朱继洲教授是2017年11月30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十五位经历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之一。

赤子心,西迁情!六十多年前,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为响应祖国的号召,朱继洲教授从上海来到西安,投身于西部的高等教育事业。

实践团线下同学与朱老师合影

“在西迁过程中,您是否遇到怎样的困难?”

面对同学们的提问,朱老师以西迁火车渡长江为例,讲述了交大人“面对困难,用智慧化解困难”的故事,由此为引,展开了《西迁精神,西迁人》的报告。

朱老师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在讲到当年克服众多困难带领交通大学举校西迁的老先生们时,朱老师带我们学习了钟兆琳教授、陈大燮教授、周惠久院士、顾崇衔教授、陈学俊院士的感人事迹以及成就。此外,朱老师特意提到了随校西迁的老花工胡全贵师傅。

有强烈的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心愿,听从党的指挥,‘舍小家、为大家’”朱老师这样总结了这些西迁老先生们的共同之处。为了纪念这些西迁老先生的事迹,朱老师近年特意编撰了《西迁先贤赞》。

朱老师听实践团同学提问

在交流环节,朱老师还回忆了大学时光对自己的重要影响不仅来源于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在于一所大学的底蕴文化。大学时光会对个人业务能力、志向等产生很大的影响。青年学生应把握好大学学习资源,也要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朱老师特意说道。

朱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对大学生的几点希望:

作为大学生,不能只埋头苦读,也要心系国家,关心国家产能情况,关注国家科技前沿发展情况,关注国家重大需求。

希望大学生少打游戏、多走进图书馆、多翻阅资料,了解感受国家的进步,也要明白国家目前的差距,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应该盲目自大。

朱继洲教授在采访最后

送给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同学的几句话

朱老师寄语浙江大学工程教育高级班的同学们:希望我们利用自己专业的闪光点,认识专业领域新的问题,老师的教导下,在竺可桢学院的培养下,发扬创新精神,希望我们通过毕生的努力,刻苦奋斗,帮助国家在重大战略需求上取得更大更新的进步!

在学习了交大西迁的相关内容后,联系浙江大学文军长征,我们发现在两个西迁故事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们深深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之情。这种精神体现为一种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不计名利的奉献品格,无畏艰苦的奋斗精神,勇攀高峰的求是风骨!



除了上述的三个主要活动外,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还包括:采访浙大学生、采访调研交通大学西迁、参观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参观西安交通大学等。


此次社会实践中,借助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学习浙大西迁历史、了解学习交大西迁,感悟到了中华民族知识分子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程教育高级班自创立以来,就有着追求卓越,承担使命,实现理想的精神传承。此次社会实践后,我们亦将追随前辈们的足迹,薪火相传,不断探索未来重大工程科技领域,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发挥关键作用的高层次人才。西迁的炮火声中,浙大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光大;建设西部的号角下,一代知识分子为国奉献,向科学进军;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当弘扬浙大西迁文化,传承浙大求是精神与工高人的开拓进取精神,走好我们的“西迁路”!


队伍名称 | “浙交相遇日,重温西迁时”暑期社会实践团

编辑 | 刘顺华

摄影 | 杨帅

责任编辑 | 金一平、李琳

部分图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