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混合学习研讨班】仿生·启思——记春夏学期混合班第一次讨论课

发布者:李琳发布时间:2022-04-22浏览次数:300

2022329日,农历二月二十七,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柏浩教授为2021级混合班的同学们进行了题为《仿生材料前沿与展望》的讲座,引领同学们了解了几个比较有名的仿生学案例,并分享了他本人在进行仿生学相关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关于科学研究的启示。在讲座的末尾,同学们踊跃提问,柏浩教授谈及了自己对生物学领域的理解。在一问一答之中,同学们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在随后的一周之内,2021级混合班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了相应的小班讨论,本次讨论的话题包括以下两点:

  1. 对讲座内容进行发散性讨论,包括回顾讲座中的仿生学案例以及分享其他的仿生学案例等。

  2. 针对柏浩教授谈及的仿生学的科研经历,同学们分享了各自对科研的理解与期待。


  讨论话题一: 对讲座内容进行发散性讨论,包括回顾讲座中的仿生学案例以及分享其他的仿生学案例等。


  讨论会上,各位同学分享着他们收集到的仿生学案例。受荷叶、小麦叶、水黾的腿等生物表面的纳米级微结构启发而得到的超疏水材料,受蜂窝启发而得到的具有高刚度特性的蜂窝状结构材料,受纳米布沙漠甲虫鞘翅外壳和蛛丝启发得到的集水材料,受蛛丝的分子结构启发而得到的高韧性高强度材料,等等。



  讨论话题二: 针对柏浩教授谈及的仿生学的科研经历,同学们分享了各自对科研的理解与期待。


在柏浩教授讲述的许多仿生学案例中,同学们对科学研究也有了许多感悟。如在雷达发明时尚未发现蝙蝠的回声定位,而在后世传诵这件事时却将雷达的发明和蝙蝠回升定位的发现联系在一起。高铁的车头也是在流线型被广泛采用之后被传诵为由翠鸟的喙而引发的仿生学灵感而设计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科学研究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偶然的发现,而非有目的地寻找而得。同时,柏浩教授自身的科研经历告诉我们,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当有“见人之所常见,思人之所未思”的品质。


  研讨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



本次教授介绍的荷叶自清洁结构的研究历程体现了科学大厦修筑再翻新的必然过程,也凸显了数学建模在研究过程中的意义。

 ——混合2103班 蒋宜臻


柏浩老师在问答环节中提到人脑神经间有可能是量子传输的,这一想法令人耳目一新。比如联想的产生,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所用的时间几乎是瞬间的,这是难以通过离子进出产生电位变化实现的。这些奇妙的观点如果能在不久的将来得以证实,更是叹为观止。在师生的交流中获得许许多多有趣的观点与想法,是混合学习研讨的极大益处。

 ——混合2106班 林恒旭


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应该贯彻我们生涯的方方面面

 ——混合2101班 王



听完了柏浩老师的讲座,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仿生学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 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对传统意义上的天坑专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我 在了解仿生学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可敬和可畏,认识到了向自然学习的重要意义。

 ——混合2103班 周凡琪


柏浩教授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启示是仿生学的整体研究思维“见人之所常见,思人之所未思”,无论是寻常的人类社会,还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界,其实都蕴藏着很多奥妙,做研究正需要抽丝剥茧地考察其本质,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

 ——混合2104


经过这样一场讨论课,同学们对于科研工作的感悟又加深了不少,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也更多了一分。同时,同学们在讨论课上进行的关于合成生物学的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同学们跨学科交叉的视野。相信在混合学习研讨班的引领下,混合班的同学们能够培养出学科交叉的视野,并在专业水平足够扎实后能够培养起为解决我国面临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而奋斗终身的能力。



|混合2106

图|2021级混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