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竺涯共语-院长开放日】混研展学风,共议谋创新 ——记“竺涯共语”院长开放日2021级《混合学习研讨班》专场

发布者:林威发布时间:2022-02-28浏览次数:609

2022225日下午竺可桢学院“竺涯共语”院长开放日2021《混合学习研讨班》专场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东1A-103举行。《混合学习研讨班》是根据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混合班大一新生开设的系列教改课程。课程主动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注重前沿引领,邀请院士、学科专家进课堂,并邀请班主任加入围绕讲座组织讨论课,启发学生对学科前沿的认知,强化使命担当。此次开放日以《混合学习研讨班》课程优化为主题,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路欣老师主持,2021级混合班班主任代表、竺院综合办公室林威老师竺院团委办公室吴震宇老师课程助教王项煜同学一同参与交流座谈,为更好地开展今后的课程建言献策。

 


首先,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路欣老师对班主任老师对课程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结合混合班的育人目标和课程的建设规划,介绍了此次院长开放日的背景,期待在场的师生能在拔尖育人方面畅所欲言。

 


竺可桢学院综合办公室的林威老师回顾并介绍了混合学习研讨班2021-2022学年秋冬学期课程建设情况以及春夏学期课程教学安排秋冬学期课程主要围绕新生专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开设讲座及讨论课,而在专业基本选定的情况下,春夏学期课程将更加侧重对同学跨学科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坚定拔尖人才的理想信念。

 


课程助教、混合班21届毕业生王项煜同学根据秋冬学期学生的期末反馈总结了课程优点和待改进之处,也从课程形式、内容、协同等角度提出针对课程建设的思考和意见。

 

接下来2021级竺院混合班的班主任代表依次介绍分享了混合研讨课的讨论课的组织经验。混合2101班主任、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唐龙华老师认为班主任参与到讨论课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学分贡献不大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仍能积极地投入到讨论课中,研讨课也对学生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对于研讨课的讲座部分,唐老师有两点建议:一是后续课程建设中能提供跨学科讲座的课程回放,让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与感悟优质的课程资源二是希望后续可在学生专业确定前提供多学科、跨学科思维的讲座资源便于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混合2104班主任、机械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徐凯臣老师认为,开设混合班的初衷是引导同学们在一个交叉培养的平台上找到各自的兴趣点,从而对未来有更加个性化的规划。竺院混合班同学在选择专业方向时不应该盲目从众,要学会与导师、学长、同学交流,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宝贵资源。而对于混合研讨班课程的讲座,徐老师建议后续可邀请一些青年教师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目标实现进行分享可能更有利于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混合2105班主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晓老师分享了带班模式的转变,从刚开始带班时由班委负责组织和分组讨论,到后来尝试由班主任学生进行一对多的谈话模式也可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动态。“我不是来当班主任的,而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林晓老师注重班集体建设和班级内部感情的培养他希望他带的班级学生在毕业以后仍能记得这个集体,“留点东西,留作念想”。林老师组织混合研讨课往往将群体发言和私下交流相结合,致力于培养班级的优良学风和未来科研者的毅力。


混合2106班主任、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施建峰老师认为在影响本科学业生涯是否成功的环境因素中,集体因素极为关键。同学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将对个体的学习产生很大帮助。混合研讨班的讨论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集体融入的过程。施老师举了研究生对科研的热情度的例子,阐释了“内源性动力”对科研以及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竺院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国之重器,而混合研讨班使得同学们更加了解浙大的学科优势和个人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未来将职业工作、社会需求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产生不竭的“内源性动力”。

 


吴震宇老师分享了作为2021辅导员的一些体会和见解,他认为一个班集体成为一个相对自治的团体,班内有需求同学们应当互相配合帮助来解决问题,因此班级凝聚力建设尤为重要。而学业上吴老师希望同学们具有看到长远效益的能力,在课程学习和课余生活中才能具有一种持续性的获得感。

 


在班主任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后,路欣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路老师认为本次热烈的讨论凸显了混合研讨班的积极作用,也暴露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路老师对与会老师们在拔尖育人培养上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诚挚希望育人团队能时时沟通联系,共同助力学院的课程建设。

文:陈昊欢

图:杨译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