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下午,竺可桢学院竺涯共语“导师来了”开放日第十一期活动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在钉钉群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帆老师和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赵保丹老师受邀担任本期主讲导师。2021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宋卓学,2021级微纳光子学研究所博士生连亚霄担任助讲嘉宾。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路欣老师、竺可桢学院综合办公室林威老师主持与组织活动,竺院20级、21级的同学报名参加。
首先,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路欣老师宣布活动开始,表达了对到场的导师、学生助讲嘉宾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路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十期导师来了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情况,指出活动紧跟国家发展需求与拔尖人才培养方向,甄选科研主题,邀请竺院导师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活动介绍后,路老师宣布活动进入师生分享交流环节。
张帆老师本次的分享主题是《人工智能之于安全分析》。张帆教授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授,博导,阿里巴巴-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之江实验室兼聘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网络空间安全,包括硬件安全、网络安全、物联网安全、系统安全、密码学等,近5年发表了高水平论文80余篇,还指导学生获得强网杯人工智能赛、华为杯全国人工智能赛、研究生创芯大赛的重要奖项。
此次分享,张帆老师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分析对象,研究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张老师指出,在人工智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针对人工智能的攻击也日益增多,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成为新的趋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接下来,张老师结合自身科研项目与指导学生团队参赛经验,向同学们讲解针对人工智能芯片的旁路分析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加密流量分析的研究内容,并指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加密流量分析方面的研究方向具有广泛研究前景。他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能结合自身专业与研究兴趣在网络安全领域不断探索,并坚定立场,彰显底色,要做中国的白帽,不做中国的黑客。
接下来,张帆老师的学生宋卓学为我们分享了一些经验。宋学长建议同学们应该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避免掉入教程陷阱,要动手实际操作、分析问题。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敢于尝试。在科研过程中,重在感受科研过程,培养科研思维。在内卷的当下,同学们应该行动起来应对焦虑。在学科竞赛方面,宋学长认为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要敢于迈出参加竞赛的第一步,才能有所成长。
接下来,赵保丹老师围绕主题《如何成为“科研锦鲤”》介绍了她的科研经历与在研项目。赵保丹老师是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访问研究员,于201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有机光电物理学权威卡文迪许物理学教授Richard Friend院士。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钙钛矿LE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及与上述课题有关的器件物理和光物理,近5年共发表SCI期刊论文20余篇,入选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0年阿里达摩院青橙奖。
首先,赵保丹老师用轻松愉快的语调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海外求学的趣事与感受。赵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剑桥大学的求学经历,对英国当地的风土人情、剑桥大学的书院制度、卡文迪许实验室以及相关特色活动均进行了生动的介绍。接下来,赵老师详细介绍了她在学生时期便致力研究的内容——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目前钙钛矿LED具备材料易获得、制备所需能耗低、且兼具高发光纯度和荧光效率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效率远低于有机LED、发光机制不明晰、毒性、稳定性差等挑战。赵老师的研究内容就是以提高钙钛矿LED的效率作为研究导向,从减少钙钛矿本体和器件界面上的非辐射损失、提升光提取效率、器件结构优化和界面调控等方向来提出可行的方案。在分享最后,赵老师总结出她认为成为科研锦鲤的所需要素:努力、兴趣、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合作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勇于尝试,为科研做好准备。
接下来,赵保丹教授的学生连亚霄为我们分享了一些经验。他认为,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需要敢为人先的魄力、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开诚布公的心态。同时,还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他建议,选择合适自己的导师才是最重要的,要保持内心对科研的热爱,纵使前面荆棘密布,也要敢于尝试。
在导师和助讲嘉宾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再次进行了积极提问。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在安全防护上各自有什么优势?量子计算机的硬件安全会是什么样的?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否有措施使得人们对自己的信息进行加密?钙钛矿电池这类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作为科研新手,如何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导师都为同学们一一详细解答。
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
开放日活动让我了解到了科研大牛们的学习路径和科研历程,对我未来的学习规划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们对于科学的热情也让我深受感染。
——混合2005 翟家骏
这次活动让我也知道了,科研锦鲤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得来的,我最重要的应该是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
——混合2102 李航奇
老师对于海外留学经历的分享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感受到科研不只是单一的,更多的是贯穿在生活中充满乐趣和享受的。
——人社2001 张芷涵
从导师和学长学姐身上可以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也了解到很多做为科研人的信仰。
——基础医学强基计划2101 谷雨桦
科研起步很难,但是如果积极接触,不畏艰辛,还是能够真正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巴德年2101 张轩浩
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了提早进入实验室,和学长学姐们合作对自己未来科研方向选择的重要意义,也拓宽了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目前AI方向以及光电方向有了新认识。
——求是化学班2101 赵晨凯
每个人的科研经历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人的科研成果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巴德年2103 许向
活动最后,所有老师和同学都打开了摄像头,进行了特别的“线上合照”,本次导师来了开放日圆满结束,希望同学们能在科研路上勇往直前,成为科研新星!
文:朱亦锴
图:王筱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