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竺涯共语-院长来了】探讨信息科学,畅想专业未来 ——记“竺涯共语”院长来了开放日之“走进专业:计算机专场”活动

发布者:林威发布时间:2021-10-18浏览次数:636

20211015日,竺可桢学院竺涯共语院长来了开放日之走进专业:计算机专场”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东1A103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为老师、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张帆老师、竺可桢学院综合办公室老师林威老师、竺可桢学院团委副书记2021级辅导员卢佳颖老师出席。本次活动主要面向2020级与2021级竺可桢学院学生,旨在增进同学们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同时对同学们专业的选择做出指导。本次活动报名火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邀请30名同学与院长面对面交流,线上活动钉钉大群同步直播。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活动第一个阶段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为老师进行专业介绍与分享。陈老师就计算机类专业的概况发展以及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陈为老师首先强调了信息科学的重要性,告诉同学们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基础是信息科学,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都是决定未来经济的颠覆技术。其次,陈为老师就我校工信交叉融合育人的挑战、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学科建设与发展、课程结构及计算机科学领域各个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展开介绍。最后,陈为老师希望同学们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要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了解自身思维模式,让专业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相匹配。

 

活动第二个阶段是同学们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安排及发展前景,向陈为老师积极提问。有的同学对于大一阶段通识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感到困惑,陈为老师就此指出,同学们应当用更长远的目光去剖析通识教育的实效,看到通识课程对同学们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层次提升,而不是局限于短期内专业水平的发展;有的同学结合自身专业学习与研究兴趣,从学科交叉角度,与陈为老师探讨计算机与金融、医药、机器人工程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以及咨询辅修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相关事宜;有的同学结合竺院导师制与实验室轮转,提到了在选择导师与确定未来研究方向过程中的困惑,陈为老师告诉同学们应当多和师长交流,同时也要运用好网络平台资源,从学校、学院网站上主动搜索与了解意向导师的信息,熟悉前沿动态;还有同学想要了解本科阶段能够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做哪些准备,针对这个问题,陈为老师特别强调了基础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勉励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多动手操作,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在活动尾声,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张帆老师对活动进行小结。张老师对陈老师真挚、翔实的分享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在选课及专业选择时遇到困惑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认知自我的前提下,广泛涉猎跨学科知识,在通识教育中博采众长,结合自己的奋斗目标综合考虑生涯发展与科研方向。

活动结束后,参与的同学也纷纷发表感想:

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混合班20级学生  邱日宏

陈为教授清晰坦率地分析了浙大计算机学院的短板和长处,为今后我在学习硬件知识时的方法指明了方向,即多寻求校外教学资源加以补充;同时,我可以更多地去主动挖掘和运用浙大图形学的传统优势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总之,本次讲座对我的未来学习与研究规划有很大启发价值。

——混合班20级学生  梁栋

本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计科学院的发展现状,让我对于一直纠结的专业选择有了新一层的认识。同时,这次活动也让我了解到了其他许多同学对于这一大类方向的困扰,让我也因此对于今后的人生规划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混合班21级学生  石嘉炜

一直希望从事人工智能和金融的交叉,本以为只是设想,但陈为老师也在做这个,让自己对这个想法有了信心,更有可能作为自己学习领域。

——混合班21级学生  吴乐南

我是巴德年医学实验班的大一新生,对计算机挺感兴趣,陈老师阐述了医学与计算机的交叉现状,对我未来的规划有不小的帮助。这次活动我也听到了其他专业同学和学长学姐的问题与解答,对我的学业规划也很有启发。

——医学实验班(临床医学八年制)21级学生  陈志初

CS/AI+还是+CS/AI,如何理解计算机类专业,这场活动完美解决了大家的这些困惑

——化学(求是科学班)21级学生  孙成浩

陈为老师对计算机学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培养体系,让我对辅修计算机充满了热情。

——物理(求是科学班)21级学生  魏嘉

竺涯共语,共话成长!从这次“院长来了”的活动中,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希望竺可桢学院的同学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 陈洁茹

| 杨译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