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竺涯共语-导师开放日】与时俱进探索生科前沿,朋辈交流笑对科研之路 ——记竺涯共语“导师来了”开放日第五期活动

发布者:林威发布时间:2021-04-22浏览次数:632

2021416下午,竺可桢学院竺涯共语“导师来了”开放日第期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东1B-211举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艾明老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超老师受邀担任本期主讲导师。2016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郑路倩2020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许笑晨2017级竺院巴德年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黄思思作为助讲嘉宾出席本次活动。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赵俊杰老师主持活动,竺可桢学院综合办公室林威老师协办活动,竺院18级—20级同学报名参加。

首先,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赵俊杰老师宣布活动开始。赵俊杰老师对已初步接触科研的18级、19级同学的科研方向以及20级同学的科研意向与短期计划十分关注。他表示,“导师来了”开放日系列活动是想给所有同学打造一个了解科研、走进科研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在师生、朋辈的分享与交流中了解前沿,学会如何去在科研道路上探索,并且最终能够有所建树。接着,赵俊杰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和嘉宾。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之中,赵俊杰老师宣布活动进入师生分享交流环节。

任艾明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非编码RNA的结构、功能与应用,这也是她本次分享的主题。任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本科专业是有机化学,毕业之后去了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选导师后做结构生物学研究蛋白,2011年去到美国Sloan-KetteringMSKCC)留学,2016年回国来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她以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现在的专业并不能限制你的发展,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在简要介绍完个人求学与科研经历后,任老师针对分享主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研究内容。RNA结构一般是单链,可以形成2级结构,之后又可以形成3级结构。现在对RNA研究呈现迸发状,但是深入探讨内部机制研究较少 。任老师表示,她的最终目的是将RNA的研究延展到工具和药物方面,以及对RNA的设计。接着,任老师还和大家介绍了核开关、核酶、RNA的定位与追踪等具体的研究内容。最后,任老师说,自己所在的实验室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所有人都很努力,欢迎有意向的同学加入,共同进步。

蒋超老师于2019年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系回国建设独立实验室,开展对环境暴露组、微生物组和精准医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绘制空气环境暴露组。蒋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同学们介绍了他的研究内容——绘制空气环境暴露组。我们的健康与自身所暴露的环境息息相关,为此,人们想检测检测空气中两种组分,一是化学组分,例如二氧化碳等;二是生物组分,例如细菌真菌花粉等。但两种成分的监测方法都停留在宏观层面的,难以从个体水平进行监测。蒋老师的研究旨在通过可随身携带的设备不断吸气进行检测,并运用测序手段检测出样本设备吸入的空气里面具体含有什么物质,进而建立一个大数据库。在进行大数据和控制变量分析后,蒋老师的团队发现不同物质的吸入量与样本所处地理位置以及时间的关系,这部分因素也被考虑在其中。最后,蒋老师也欢迎同学们同他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在老师们分享后,三位学姐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同学们交流。郑路倩学姐结合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和在实验室工作学习的经验,给出了自己的几条建议:一是要注意意向实验室的氛围,如果组内氛围松散,也会影响到自己。同学们进组之后最重要的是适应实验室的节奏,不要掉队;二是注重思考,在进入实验室初期的时候要学会主动摄取知识,多跟师兄师姐交流,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去多思考,多尝试,多提问;三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输出能力,不能只会埋头科研但不会表达自己的成果;四是学会情绪调节,锻炼抗压能力,在科研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但希望大家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许笑晨学姐对同学们的建议是,在确定方向之前多读多关注多尝试——多阅读一些综述性的文章,到不同的实验室参观与学习;多关注学术动态;多尝试不同方向的课题,只有自己多经历,才能了解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而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要打牢基础,把实验室研究方向的细节了解清楚,实验室的技术及其原理都要掌握。最后在独立探索课题期间,要细化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致力于解决问题,与其焦虑未来,更要专注现在,相信功不唐捐的力量。

来自巴德年班的黄思思学姐曾获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的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撰写的新冠疫情相关科研成果作为浙江省政府内部参考。她用生动有趣的描述,分享了自己与科研结缘的历程。黄思思学姐本科阶段主修方向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科研方向则涉及到计算机、数学、统计解决学生物学问题。黄学姐说,在迈出科研的第一步时,要找一个感兴趣的实验室加入,有思想高度地“搬砖”,因为课题本身比具体干的事情更有意义。要学会“快乐地科研”,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应当是良师益友,要学会主动交流。黄学姐还向大家分享了她的一些科研成果,包括新冠病毒测序数据分析工具、深度学习应用于基因组学等。

嘉宾分享结束后,活动进入师生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就自己对科研的困惑进行提问。例如,虽然了解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但担心交叉的学习可能会让两边都没学好,怎么解决呢?新手开始阅读文献有什么辅助工具或者高效方法?国内与国外学术环境有哪些差异,是一定要出国深造才能接触前沿吗?针对这些问题,嘉宾们都一一耐心进行解答。对于学科交叉的学习问题,任艾明老师说,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体系,学科交叉会让以后的视野更加宽广,多元的学科背景在后续解决科研问题与拓宽思路上颇有裨益。同学们在交叉学习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领域都做到完美,如果每块相关领域可以做到80%,将来眼界与成果可能也会比单纯学一门学科的人高。赵俊杰院长补充道,现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知识一定要学好,不要觉得不重要,它们很可能会在未来起到很大作用。对于阅读文献,三位学姐也分享了一些方法,如查词软件、组建阅读小组等,希望同学们能妥善用好相关工具,避免产生依赖性,关键是需要自己积累词汇量。对于出国深造,蒋超老师认为,以前的年代出国会好一点,但是现在国内发展较快,例如浙大一些学科的科研成果、设备都走在世界前沿,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进行综合选择。

两个多小时的开放日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之中不知不觉接近了尾声,不少同学仍觉得意犹未尽,纷纷找到老师和学姐们继续“切磋琢磨”,并交换联系方式,老师和同学们也在活动后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两位老师的介绍重新点燃了自己上学期被生科导浇灭的对生物的好奇。学姐们都很亲切近人,尤其是黄思思学姐没有功利心进行快乐学习和科研的经历让我很受启发。尤其是知道了思思学姐偏微分方程那篇文章的故事之后,以后一定好好思考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要好好学习数学了!!!

——混合2003班  裘小钰

学习的方向不是今天分享的这个领域的,但是老师和学姐们对科研经历的分享也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现在也是刚换领域,在新领域要如何起步、科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常见困境,这些都是今天我学到的。

——人社1801班  林谷颖

两位老师很平易近人!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虽然充满各种各样听不懂的名词,但是一通解释之后我更加期待今后的科研生活了。几位学姐分享了她们从进入实验室到参与课题发文章的心路历程,也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大一新生对此有了一些了解。现场气氛也很活跃,希望竺院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巴德年2001班  郭钰茹

我曾经有着许多疑惑,但今天下午的互动真的让我踏实了许多。

——巴德年2002班  马腾

真的很喜欢两位导师,蒋超老师真的很幽默,在黄思思师姐的讲解中也可以看出蒋老师实验室的环境也很舒适轻松。任老师很亲切,回答问题时也总是切中要害。

——巴德年2003班  张瑞影

老师的分享很生动,学姐的优秀经历让人肃然起敬!期待以后开放日邀请到更多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从事科研的起步工作。

——生物科学(求是科学班)1901班  谢宇龙



今后,“导师来了”开放日系列活动还会陆续开展,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在与老师和学长学姐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找到自己的科研航向!

文 | 潘良智

图 | 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