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竺涯共语-大师开放日】择一事终一生,助推宇宙强国梦 ——记竺涯共语“大师来了”开放日彭勃研究员交流会

发布者:林威发布时间:2021-03-29浏览次数:469

2021年3月24日中午,竺可桢学院竺涯共语系列活动“大师来了”开放日第二期在紫金港校区东1A-103举行。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SKA组织科学董事彭勃研究员担任本期主讲嘉宾本次开放日由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路欣教授主持,竺可桢学院17-20级同学报名参与。

活动首先路欣副院长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彭勃老师的个人经历。彭老师亲切地向同学们表示,本次活动是一个氛围比较轻松愉快的lunch talk(午餐谈话),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大家可以随意提问,希望同学们能在本次交流中有所收获

彭勃老师结合个人研究成果分享自身治学经历,强调了基础知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将他本人与深空探测望远镜的不解之缘娓娓道来。彭老师回忆道,他在荷兰研究所访学研究期间,恰好能够参与到适逢大射电望远镜LT(现SKA)10国合作中。在段时间里在诸多国际学术会议上见到了许多当时天文学届的知名学者,并学习到了许多与天文学相关的知识,逐渐揭开了射电天文学神秘的面纱。

接着彭勃老师同学们介绍了望远镜的类型与技术难点,并特别提到了一种天文学技术——望远镜的阵列技术。“这是一个很奇妙的技术,对中国的天文学以及天文望远镜的起步有很大作用,SKA项目(即Square Kilometre Array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提出之后,我觉得这个对中国是一个机会,所以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选择回国”彭勃老师回忆起回国前的经历如是道。据了解,在国外求学时,彭老师写了第一篇阵列技术的Journey Paper,海外巡天研究领域的导师希望他后续能继续在国外深造,但是彭老师希望自己能回到祖国望远镜的事情先弄好,“所以我就和教授做了一个约定,若是回国后大望远镜弄不起来呢我就去做你的博士后,弄起来了呢,我就不回来了。”虽然彭勃老师轻松地描述着曾经他所面临的抉择,但我们都能感受到当时彭勃老师面临的两难处境以及他希望以身报国的赤之心。毅然回国后,彭勃老师立刻与时任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老师联合成立LT项目推进课题组,由彭勃老师担任课题组长,当时的他无兵无将,却依然坚持开展LT项目课题研究,从1994年开始招揽人才,一点一滴地建设团队,最终竖起了中国LT项目研究的大旗提出和发展了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彭勃老师回顾这段往事,无不感慨地总结道:“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适应,学会交流,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我们能不能做成呢?”在场的师生无不为彭老师乐观的精神与顽强的毅力由衷钦佩并热烈鼓掌

彭勃老师回顾了FAST项目推进过程中,国家对这一项目的关心与支持彭老师感慨道“我们的研究与国家的命运在一起,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项目非常关心,我们真是做了一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并且这样的事业马上又要继续大步前进。”彭勃研究员还鼓励我们能够加入到项目中来,在场哪怕有一个同学可以参加中国的FAST项目都是对项目发展的巨大支持。

在提问环节,现场的同学们十分踊跃积极,纷纷围绕学业与生活的平衡、天文学科发展、FAST具体运营过程中的难题发展等方面提出自己好奇的问题,彭勃老师一一给予了详细的建议与解答。现场曾经听过彭勃老师报告的同学提问,彭勃老师为做研究曾经整整一周每天只睡四小时,是什么精神支持着他。彭勃研究员笑着回答,这是发生在他写博士论文期间,用国外望远镜观测数据时的事情,原先在密云采集数据,由于地球自转等原因,观测数据会受到污染,因此往往需要精挑细选,最终能够剩下的有效数据可能还不到一半。由于国内自己的望远镜设计不好,因此当能够有机会连续使用一周国外的望远镜获得宝贵的数据时,他什么也没想,只是忘我地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因此那一周基本没有怎么睡觉,当然,当研究数据测量完毕,补觉的时候睡得也很香。

当被问及大学生应该如何参与到诸如FAST这样宏大的工程,会不会被分配到底层很不起眼的工作时,彭勃老师回答道,这个问题很现实,但是需要纠正一个观念,那就是在科研项目中,不要轻视任何基础工作拧螺丝、喷油漆基础工作对于大项目而言更是非常重要的筑基环节彭老师介绍道,曾经有在校学生参与进相关项目中都是从底层工作开始做起,本科、研究生、博士有兴趣的话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参与到项目中来。彭老师表示,后面机会很多,大家如果有想法可以参与进来看一看,其实很多事情是积累的,有了具体的课题,有了具体的目标,慢慢同学们也会在实践中萌生新的想法,甚至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热烈的互动结束之后,路欣老师对彭勃老师的经验分享以及交流答疑做了简短的总结并表示诚挚的感谢,并为彭勃老师颁发了竺可桢学院荣誉导师证书

在活动尾声,彭勃老师总结了一句结束语送给同学们:我们只是平凡的人一些特殊的事情,特殊的事情实现以后就是伟大的事。这一句鼓励让在场的同学们无不对射电天文以及彭勃老师的研究项目充满了敬佩之情,大家都为彭老师的坚持与追梦之路而动容:

当在媒体和网络中似乎高不可攀的大师亲自和我们讲述伟大成就是由像他一样的平凡人缔造的时,现今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迷茫得到了一些解决:不论未来的路有多么模糊不清,坚持做好当下的事,未来的方向终会显现。

——混合2001

彭勃研究员真的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回答问题很细致,没有大师的架子,非常喜欢这次活动!

——混合2001付伟康

彭老师关于普通、平凡与特殊、伟大之间的看法让我很有启发.....通过彭老师的交流,我感受投身科研并不是那么遥远的梦想,更有信心在将来能够投身于这条路。希望自己在这几年能够在试错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未来可以像彭老师一样在自己的领域潜心研究,做好一件事。

——混合2003裘小钰

有收获,更有受教。不是每天都有接近大师的机会,有了便不要轻易放过。我每次参加系列活动,每次都有巨大的收获,每每收获我也都告诉自己:大师未曾辜负自己,我也不要辜负自己的未来。

——混合2005余鹏飞

首先很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和大师近距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彭研究员向我们亲身讲述自己的一些个人经历,分享了许多个人体会。在学习方面要有扎实的基础,认真掌握专业技术;还要学会去主动适应环境,主动与人沟通,也许会有意外的小惊喜;更重要的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之后的休息是最放松的。

——交叉1802唐恺

感谢彭老师,通过此次活动,科研志向与国家自豪感同步提升

——机器人工程1901李思懿


彭老师不但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带领同学们回溯了中国射电天文的发展历史,也为同学们的生涯发展带来深刻的启发指导。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彭老师的教诲,增长毅力与勇气,扩展深度与视野,将个人成长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争取未来在科研的道路上成为闪耀的新星

| 刘公羽

| 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