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混合学习研讨班】触及学科前沿,走进类脑计算机与脑机智能——记潘纲教授专题讲座

发布者:林威发布时间:2020-09-17浏览次数:106

2020915日晚,竺可桢学院《混合学习研讨班I》于紫金港西一406教室开讲。此次课程邀请到了1994级混合班院友,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的专家——潘纲教授,为同学们做关于“走进类脑计算机与脑机智能”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张帆主持,以线上直播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发展面临瓶颈,创新提供路径

        潘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包括从机械式计算器的出现到冯·诺依曼发布体系结构报告后现代计算机的通用模式,让大家了解了现代计算机的功能,以及其诞生过程中克服的困难。接着又阐述了普通计算机发展到现在所面临的瓶颈,包括其集成密度问题、内存墙问题、功耗墙问题等,体现出计算机改革的必要性与急迫性。潘教授指出,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人类必须创新计算机运作模式,用其他方式以升级数值计算。


回归创造初衷,勇于学科交叉

        潘教授介绍,模仿生物大脑是人类对计算机的原始构想。当前计算机非监督学习能力弱,高级认知能力依然很初步,与大脑相比仍遥不可及。于是人类萌发出人工智能新思路——研究脑。而类脑计算机正是基于这样构想下的创造性试验。从数值计算到脉冲计算,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思维的飞跃。能敏感地发现问题,勇于学科交叉,那么世界就有无限可能。


思想火花碰撞,提出希冀展望

        当潘教授向大家展示了通过意念控制机械抓手等新科技时,有同学提出了疑问——意念究竟是否是一种物质存在?潘教授表示现在的技术水平其实并非真正的意念控制。他用一个深入浅出的例子做了解释。如控制小鼠爬行方向,可以对其胡须进行特定刺激来实现。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想象几十年后的计算机使用图像,从而进行领先性研究。

        触及学科前沿,激发科学潜能。整个研讨会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潘教授用他风趣的语言和专业的知识带给了同学们受益一生的内容。这些最前沿的科技,绝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和思考,相信同学们能从潘纲教授身上感受到以求实和创新为核心诉求的科学精神,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 | 边姝俊

图 | 边姝俊  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