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应颂敏一行三人赴北京拜访1985级混合班院友陈劲(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原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劲院友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背景,尤其是在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多年执教的经历,提出了对竺院学子的期望。
敢于创新。个人发展应以创业创造为目标,而不是单纯的就业导向。希望学生们去发现和锻炼自己的领导力、想象力、毅力、胆略和综合能力。学习MIT对科学的定位:注重原创、不盲目跟随,创新创造20年后的技术。而我们竺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定位为:培养有能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留任世界一流大学执教的学者、投身国防科技的军工人才、打造颠覆性技术的创业人才等。如理科班同学要励志写出一个改变世界的“方程”。
实践出真知。陈劲院友提出:“实践动手操作才是工科学生最应该做的事儿。” 鼓励同学们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科研,进而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鼓励同学们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进入实验室搞科研,提高自我的同时,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造福人类文明。
注重通识能力。“通识人才是更好的人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不要轻视体育锻炼和音乐艺术对提升整个人层次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提到在清华大学有一句名言:无体育,不清华。
培养跨学科能力。“一流大学更加注重跨学科培养。” 他肯定了“巴德年班培养模式”,认为:在本科阶段淡化专业概念,打好“专精深”基础,多读原典的前言思想,如哲学、心理学等,增强作战能力后再结合具体情况去重复练习,实现专业性的精和强,会是一蹴而就的事儿。鼓励理工科的同学积极辅修人文科学的相关内容,拓展视野,增加思想厚度。
加强使命感。中国已到转型期,从大国到强国,因此,我们要有强国意识,并随之转变教育意识。作为竺院人,应志向远大,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经济繁荣,成为“公忠坚毅,能担大任,转移国运,主持风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应做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如可将个人发展定位于投身国际组织工作,努力锻炼自身”Global Impact”,competent胜任社会的能力已经远远不够,而是要有更高要求的impact影响力。
陈劲院友提到的敢于创新、实践出真知、注重通识能力、培养跨学科能力、加强使命感等建议,给如今的竺院学子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启示,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