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我院杰出院友宋征宇应邀回母院座谈,与竺可桢学院师生们进行了亲切地交流。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书记葛坚、党委副书记李文腾、副院长应颂敏等一同参与座谈。
宋征宇院友于1988年免试进入浙江大学混合班学习,1992年6月毕业于电机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曾先后参与过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等多种型号火箭的研制工作。如今,他正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与许许多多的中国航天人一起,用独立自主的科研技术,发挥长征八号火箭技术先进、发射成本适中、发射周期更短、适应多个航天发射场条件、适宜回收的优点,助力航天梦的实现。
回首过往,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运载火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飞天的首要条件。而以宋征宇院友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航天人,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殷殷情意、敢于创新的担当精神、锐意进取的开拓勇气都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从弱到强、从跟踪仿制到迎头赶上,再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
在与母院的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宋征宇院友分享了他在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让我们深入地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航天人。他坦言,在航天事业发展初期,我国经济实力有限,无论工业基础还是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在各种技术垄断和封锁的条件下,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成功之路,跻身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这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艰辛努力换来的。
在谈到工作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时,宋征宇院友说,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太多科研经费来“试错”,失败的代价是承受不起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大的压力。但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地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化压力为动力。“投身工作,沉浸其中,就不会感到压差”,另外,多读书是个缓解压力的好方法,还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他表示感谢母校、母院,正是母校的求是校风,尤其是母院的挫折教育塑造了他,让他看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而抵抗压力对抗挫折的能力、追求真理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意志都会变得无比强大。
针对学生代表希望宋征宇院友给予有志于投身航天事业的竺院学子一些寄语或建议时,他说,航天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基础学科、工程学科的综合集成,例如数学,物理,化学,材料,控制,机械等很多学科合作交叉融合。所以建议大家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不要有急躁的情绪,磨刀不误砍柴工,数学尤其重要。他以自己的经历寄语竺院的同学从事航天事业要有理想、有情怀,要放眼世界,放眼宇宙,放眼未来!
在与宋征宇院友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航天人们兢兢业业的付出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从中华民族古老的飞天梦想,到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功,中国航天人是让我们永远铭记的英雄团队,我们作为有理想有情怀的竺院学子,应当以他为榜样,应当加入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岗位中去,为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期待我们的足迹可以迈向更高、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