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的课程结束了,同学们却并没有选择享受来之不易的懒觉,而是早早地起床,参加期待已久的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四校巡游活动。9月19日八点半,新生们坐上大巴离开了相处了一个月紫金港,向依山傍水的之江校区进发。
踏着香樟落叶,伴着桂花香,和之江古老的树木们早安。之江就安静地待在山上,安静地展现她的美。一百多年的流逝,留下了古色古香的房屋,留下了安静的之江。浅蓝色的情人湖,是情人谷中一面蓝色的玻璃,树叶随风飘过情人桥,又从桥上安静地落在镜面上。光华法学院的教室里,闻鸡起舞的求是人已经在教室里安静地自习。走在幽静曲折的小道上,被爬山虎占领的西式古楼、高处的上红房、并不白的白房、1932年的图书馆、229岁的老香樟树一一映入眼帘。观潮台上,是钱塘江的全景,透过香樟的荫蔽,便可以看到“天下第一潮”的潮起潮落……其实,之江有的,远不止这些。
走完崎岖的山路,我们便往玉泉出发了。走进玉泉校区,穿过那层层叠叠的绿荫,毛泽东的雕像便矗立在眼前。他伸出手臂,朝向日出的东方,饱含“挥斥方遒”的豪情,为成长中的国家指明方向。穿过主席像坐落的广场,在图书馆前方,是竺可桢老校长的雕像,和蔼可亲地看着眼下的每一个人。按照老校长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埋在了这玫瑰园之下。图书馆两侧是两个模型,左侧的是向上模型,象征着浙大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浙大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右侧的是团结模型,象征着求是学子团结一心、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第七教学楼前的草坪上,是黑白文艺社纪念碑。黑白云者,意在申明收复时受日寇侵占之“黑水白山”之决心,及研判是非如黑白分明之求是精神。教学楼前是费巩亭。费巩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自费为学生们制造了八百盏油灯,誉称“费巩灯”。而每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也都会点一盏费巩灯以纪念费巩老先生。在玉泉的“堕落街”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会儿便去了最后一个校区。
西溪得名于校区东边的西溪河。西溪很小,却也很精致。走过逸夫艺术楼,看到的是西溪美术馆。古老的大门后,是竺可桢老校长的画像。馆内,墙上悬挂有各种山水、鸟兽、虫鱼画,观音像,以及经一月绘制的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的临摹版。在二楼还有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所在的经典场景。美术馆和艺术楼,仿佛是西溪的心脏。西溪的一切都是那样精致。
离开西溪之后,我们乘着大巴返回紫金港。“浅云随风九月秋,清歌伴行四校游”,一年一次的四校巡游活动已经到了尾声。四个校区,各有各的特别之处,慢慢接触,便能感觉到她独有的内涵。
摄影:郭慧钊 王钰博 稿件:万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