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的多重人格与影视、作品中的描述究竟有何差异?多重人格的典型表现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何有多重人格诱因?4月11日下午两点,王伟教授在轻松的漫谈中为我们揭开多重人格的神秘面纱。
王伟教授在闲谈般轻松随和的氛围中开始了他的讲座。他提到大多数人都是从各种媒体作品中了解到多重人格,而现实中多有不同,他强调今天的讲座是以现实中的病例和他的科研为基础,以使大家了解真实的情况。王伟教授十分风趣幽默,言辞之间透露着睿智,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欢笑与深刻思考。
第一个话题是多重角色。王伟教授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瞬间的行为都会受到周围与个人的影响,由内心的思考决定,因此很多人在不同场合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最典型的就是政治明星总是扮演着不同的人格。但是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与多重人格并不相同。接着王伟教授抛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认识一个人?人分为哪几个部分?他提出一种观点:人是由灵、魂、体构成的。魂的定义与我们常说的“思维”比较相近,而灵与多重人格有重要关系。
第二个话题是多重人格的现实表现与相关诊断。王伟教授讲述了多重人格在情场、官场、生意场上的表现,将典型表现总结为“灵乱,呆滞,决策难”。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有双面性,王伟教授提到具有多重人格的人往往在学业上有着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因其较真的特性能够取得出色的成果。接着王伟教授给出了多重人格的诊断条款和美国的诊断方式,详细讲述了三种人格障碍的划分。
在展开第三个话题之前,王伟教授让我们尝试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并开玩笑说能够完美做到的人多有多重人格或是有倾向。接着王伟教授谈起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例如红楼梦、水浒传中所体现出的人格障碍问题,并借此对比了正常的五大人格和三类人格障碍。
最后王伟教授粗略讲解了多重人格治疗的方法并提醒我们心理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找具有专业知识和水平的医生,因为各种心理治疗手段使用不恰当时反而会诱发心理疾病。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都十分积极,提出的问题让王伟教授称赞不已并给予了详细的解答。结束之前王伟教授强调,有些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等的现象可能十分怪诞,但是不要怕,要敢于去了解敢于去思考,因为现象只是现象,聪明人会看到不好的东西并引以为戒。
提问环节摘录:
1. 提问:听讲座或是看书时会觉得自己的某些行为与心理疾病的症状相符,怎样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有心理疾病?
回答:一是要注意行为的波动,由于某些刺激或诱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行为不能作为参考。二是要连续观察,反复出现的规律性行为往往能够表现一些问题。有一点在科研方面提醒一下:如果一个现象反复出现,你就不要去研究了,因为好多人都会注意到,你要注意到杂乱无章中的规律。
2. 提问:导致心理疾病的因素中与基因有关还是与后天有关?
回答:一直以来认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因素中有内在的本性引起的,还有后天培养的过程,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整个外界的环境。在精神疾病当中,尤其是这种人格障碍中,生物学因素贡献率最多为30%—50%,后天则占50%以上。只要后天学习到的就可以打破,可以重建。后天因素可能触发人本身隐藏的心理问题,因为人都有底线,人是很脆弱的,千万不要挑战人的底线。所以同学们有大的生活压力的时候,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缓解机制。
3. 提问:日常接触到不同的病人,如何保证自己不受影响?
回答:看到各种现象首先会去定义这是什么,其次确定这些都是可以掌控的。而最重要的是,我有信仰。
文/李丹 摄/杜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