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晚上,在国会139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主任刘斌研究员应竺可桢学院的邀请,为竺院学子带来了主题为“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 ”的卓越讲座。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唐晓武教授、团委书记张慧老师等与同学们一同参加了讲座。全体竺可桢学院2013级预习生也参加了这一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唐院长与同学交流了自己对良渚文化的理解。他希望大家跟随着刘斌研究员的讲座,回到五千年前,去了解这个集成了人文、社会、历史、土建的伟大遗址,去领略文明古国的绚烂历史,为我们的梦想奠定基石。
刘斌研究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新、旧石器时代等基本的概念,从而引出了考古学上的“文化”的概念。介绍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考古的含义,考古就是要我们去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放到一个大的时空框架中去理解事物。当话题进入“良渚”,刘研究员向我们展现了良渚文化的认知过程和发现的重要历程,并通过良渚文化与古埃及的对比说明了该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大意义。
刘研究员指出,良渚文化最为重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代表是玉器。玉礼器上有神徽形象的各种表现,表示巫师对神权的掌握,很好地体现了良渚文化是一个宗教与巫术混杂的时代。他向我们展示、介绍了各种玉礼器,玉钺、玉琮、玉璜、玉璧、玉带钩,数不胜数。
这场讲座的重点,自然是刘研究员向我们介绍的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2006年,在杭州余杭瓶窑葡萄畈遗址发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当时,他推测这里可能是围绕莫角山遗址的古城墙,或者是古代苕溪的大堤。以此为线索,继西城墙之后,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从而确认了良渚古城遗址。这是首次发现良渚文化的城址,也是长江下游第一次发现史前时期城址。
最后,刘研究员分析了使良渚文化消失的因素,展示了他对茅山遗址古稻田、良渚古城外围防洪水利工程的研究。他还简洁地介绍良渚文化之前分布于太湖流域的考古学文化——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以及良渚之后的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这次讲座,使同学们对考古的研究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良渚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最后,唐院长向刘斌研究员送上代表竺可桢学院至高荣耀的竺可桢学院荣誉戒指,并再次感谢他为竺院学生带来这场精神盛宴。
文:林涛 图:林涛
竺可桢学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