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实践快讯】荒芜不再,马兰花开 ——记竺可桢学院赴新疆马兰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马兰基地

发布者:李琳发布时间:2023-08-04浏览次数:18

  2023727日至29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赴新疆马兰回望马兰花开,脚踏振兴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马兰基地,近距离了解基地士兵的生活,深切体会马兰先辈的奉献与坚守,对马兰精神产生了更深刻的体悟。


大漠深处埋忠骨

马兰花开铸英魂



  727日上午,实践团乘车前往马兰烈士陵园,瞻仰马兰烈士的英魂,并献上了圣洁的花来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站在马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穆与沉静将我们的内心笼罩,先烈的赤忱之心尽显于此。走过一块块或有名或无名的墓碑,伟大与平凡此刻几近统一。他们不仅是坚守岗位的平凡战士,更是伟大事业的创造者,令人钦佩。


  南邻“瀚海明珠”——博斯腾湖,北依雄伟的天山,无数的马兰烈士安眠于此。纪念碑将他们毕生功勋书写,“安葬在这里的人们,就是一群为创造这种惊天动地业绩而献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靠着对国防科技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有的在试验现场壮烈牺牲,有的在建设基地中以身殉职,有的在抢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中英勇捐躯,有的在平凡的岗位上积劳成疾悄然逝世,还有的则是为支持这项事业而栖息在这里的父老妻儿……”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我们也有幸走进了部队的日常生活区域进行参观。洁净的环境显示出士兵的纪律与秩序,条理的归类更显战斗的紧张与严肃。在这里,统一的制服将军容军纪尽显,整齐的步伐显出气势。无论是高要求的内务管理,还是高强度的作战训练,都无疑给予了军人超出平常人的标准与期望,但也正是如此高的标准与期望让军人成为了军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名讳,让军魂成为了军魂,实现真正的传承。同困难斗争,同挫折反抗,与纪律同步,与秩序同频,与物质的较量、与精神的对抗才能让中国军人砥砺前行、永不止步!


烈士精神传万代

英雄家谱续千秋

 


  728日上午,实践团首先前往马兰历史展览馆进行参观。映入眼帘的是在1964年的罗布泊,人们欢欣鼓舞庆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画面,模糊的画质掩盖不住人们的喜悦与激动,爆炸声与欢呼声同响令人动容。


  展馆将马兰的峥嵘岁月一一诉说,从军事科研精英到无数平凡军人,从核试验的跌撞开始到最终圆满结束,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就此诞生,令人震撼,难以忘怀。展览馆更将马兰精神的内核详细解读,从爱党报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四个角度说明其中真谛,是责任,更是使命,是坚韧,更是奉献。


  此后,我们继续前往林俊德纪念馆参观学习。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认真聆听了林俊德院士的一生经历。从求学到就业,从困惑到坚定,林俊德将军“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赤忱忠心让我们赞叹与崇敬。


  我们知道,他是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林俊德,成功完成核爆炸力学测量“三级跳”,把多个项目推向更高层次;我们也知道,他是将军院士、功高德劭的林俊德,始终坚守初心、求真务实,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忠诚使命高于一切。


  死神逼近之时,他也依然保持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顽强状态,“如果不能工作,多活几天又有什么用”。他的功勋值得我们铭记,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扎根戈壁守初心

一身戎装护国安

 


  在马兰基地的几天里,实践团也积极地与基地的官兵代表、科研人员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在与基地的两位炊事班士兵交谈过后,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当兵前后的过往经历与未来发展方向,更深切体会到了他们内心的责任与担当。

 

  谈起部队生活,他们最多提及的是“听从组织安排”,从江西到新疆,遥远的距离也抵挡不住他们的决心与向往,一切跟党走,服从组织的命令与号召。对于马兰精神,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马兰精神是某种意义上的平凡,是每个人做好每一件事的平凡,是用一颗纯净的心去付出与努力的平凡,“坚持最平凡的事情成就最伟大的功勋”。


  实践团也与部队的几位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四位来自各地、汇于马兰的科研人员向我们分享了他们来部队工作的经历与原因,启发我们人生职业规划的又一新方向。


  座谈过程中,科研人员与向我们解释了高校科研与部队科研的不同之处,分享了他们在部队生活的感想与收获,更表达了对人才报效国家的期许。站在学长学姐的角度上,他们亲切地向我们给出了一些建议,本科四年最重要的便是弄清自己想要前往的方向,迷茫时不妨以锻炼身体作为精神的放松。对于在部队的生活,他们是满意的,这既是国家给他们的一次机会,也是他们为国家付出的一次双向选择。


愿存松柏坚贞节

雪满风前独立时

 


  729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博湖哨所进行实践学习。位于博斯腾湖一畔的哨所处于艰苦边缘地区,仅有8位士兵驻扎在此,一周两次的物资补给与不曾覆盖的信号将这里的生活书写。


  冲毁的码头,放养的牛,加上几只狗,将这里的荒凉与宁静拼凑。主要担负水面军事禁区管控任务的哨兵们便十年如一日地驻扎于此,将任务执行,将禁区守护。


  交谈之后,我们发现一位哨兵已经来到新疆马兰整整八个年头,从士兵到班长,从青涩到成长。长期的陪伴,也让一个班的8位战士成为了亲密团结的一家人。


  吹着清凉的湖风,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平淡话语背后的艰辛与付出。哨兵的工作无疑是伟大的,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


回首思量知进退

审择琢磨明因果

 


  实践过程中,浙江大学先研院对我们实践团也起到了相当大的支持与指导作用,启示我们向外学习新知、向内整理消化。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翁沈军书记为我们做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军民融合”历史探源和创新发展》主题讲座,说明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与将来的发展需要,启示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必需性。翁书记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将军民融合理念娓娓道来,为同学们点亮了投身国防事业的启明灯、打开了军工事业发展与你我息息相关的大门。


  除了参与书记的报告会,实践团也努力扩大交流范围,向外对话交流,与同时期社会实践的上海交通大学的队伍进行了学习与探讨。在二十大背景下,我们探寻了新时代马兰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希望能将马兰故事带回校园,将马兰精神统一贯彻。


  同时,我们也深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在每日实践学习之后,实践团也会组织开展评议会,将每日工作总结,沟通交流心得体会,并提前明确第二日的实践安排以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实践的最后一天,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实践总结交流会。每位同学都分享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以及对“马兰精神”的自我诠释。竺可桢学院徐晓峰书记对同学们提出要“保有家国情怀”“保有艰苦奋斗精神”等教诲;先研院翁沈军书记提到实践团应将三个问题——“为什么来?在这里留下什么?又将带回什么?“进一步梳理贯彻,也给予了实践团高度肯定——为基地留下了开朗阳光的大学生形象。最后,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子辰总结:难忘西北之行,传承马兰精神,强国征途有我。


层层白杨傲然挺立,朵朵马兰花开片野

昔日荒漠已然在先辈的辛苦建设后成为一方绿洲

马兰精神仍需不断传承与发展

曾经,一代代热血青年在马兰这片土地上

绽放出无声但绚丽的花

如今,我们更当秉持马兰精神

在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