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览
生活中放眼四周,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桥梁大坝,都离不开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混凝土结构是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但这些建筑设施一旦出现裂缝,就有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如何科学描述混凝土裂缝的扩展过程、对裂缝进行合理评估和有效控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世烺带领的课题组对此持续研究了30多年。
本期“竺涯共语”开放日活动我们将邀请到徐院士进行座谈,分享他在研究领域的科研学术心路历程,欢迎同学们参与!
“竺涯共语”开放日
“竺涯共语”开放日是竺可桢学院于2020年11月起推出的育人品牌活动。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与拔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汇聚竺可桢学院特色育人资源,邀请行业领军人才、竺院高水平导师、院友等名师高人与学生开展近距离、多频次的深度交流,以“大先生”为引领,共话生涯成长,激励学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嘉宾介绍
徐世烺,结构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教授,生于陕西省柞水县。197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工程专业。1982、1988年先后获得大连理工大学海洋工程硕士、结构工程博士学位,获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德国洪堡奖励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和材料研究工作。创立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混凝土双K断裂理论,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安全评价准则,建立了系统的混凝土裂缝安全分析理论和测试技术体系,领导制定了《用楔形劈裂试验和三点弯曲梁试验确定混凝土裂缝扩展双K准则的试验方法》国际标准。双K断裂理论成功应用于乌江东风混凝土高拱坝、乌江索风营重力坝、长江三峡大坝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裂缝完整性评定和裂缝控制,为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发了高韧性混凝土及复合控裂结构,为基础设施安全服役提供了技术保障,实现混凝土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大幅提升。发明的高韧性混凝土成功应用到上海吴淞军港、浙江新岭隧道、舟山鱼山跨海大桥、杭州秋石高架桥等15项重大工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及省部级自然奖和发明奖一等奖4项。
活动介绍
活动主题:科研学术心路历程
活动时间:10月18日(周二)18:30-20:00
活动地点:紫金港校区尧坤楼414
活动形式:嘉宾开讲,师生交流互动
报名要求: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观众需核验健康码、行程卡、浙大通行码,持72h核酸证明,佩戴口罩入场
报名方式: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为10月17日(周一)16:00,报名成功后会收到短信提醒与钉钉建群通知
名额有限,心动不如行动!快快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与徐世烺院士面对面交流、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与成长吧!